高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8|回复: 6

(高师)海珊堂:静静地叙说民主革命志士的故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13 23: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我们来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探访校内的海珊堂,寻找百年前辛亥革命给高雷地区(今茂名、湛江)留下的民主革命痕迹
  当记者进入该高州师范学院大门时,询问一个迎面的学生,海珊堂怎么走?这位同学一脸迷惑。当记者改问学校里最古老的建筑在哪个位置?他很快指着前方道路说:“最古老的建筑我倒知道。沿着这条路直走,尽头的路口转左就可以看到。”按他说的方向,记者找到了这栋建筑,它就是海珊堂。
海珊堂.jpg
  探访:古朴庄重的民国建筑
   “这是一位儿子为纪念他父亲建的礼堂。父亲叫梁海珊,在民主革命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儿子叫梁华盛,是国民党将军。”在海珊堂门前,学院中文系党支部书记王定康开门见山介绍道,“2010年我们学校重修了海珊堂。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破败不堪,外围竖起告示牌‘危房勿进’。”
  在高州师范学院的建筑群里,修复后的海珊堂其风格与周围现代建筑也明显不同。
  从侧面看时,它是一栋狭长的建筑。洁白的粉墙、红色瓦砾的屋顶,显出它的古朴庄重。走到它的正门前,一栋呈“凹”字形布局的两层楼房却把其背后的狭长部分遮挡起来。正对前方的凹面墙上,开有五个门一个窗。其中,一楼三门,二楼两门一窗。在二楼顶端凸起一截墙,上面书写“海珊堂”三个大字。
  从正门进入海珊堂,一个宽敞且狭长的礼堂展现在眼前,最底部为舞台。两侧分别立有5根欧式砖柱,每两根砖柱支撑起一个钢结构金字架,再由这些金字架支撑了顶部的瓦面。
  据文物考察记录,海珊堂“总面宽21米,总进深39米,水泥钢筋结构,木金字架瓦面”。王定康指着上面说:“修复时候,为安全考虑特意改用了钢结构。”
  他的介绍下,海珊堂修复前的荒废模样浮现眼前。“我来这里工作8年了,初来的时候这里是个废墟。”王定康说,“当时只剩几面墙壁,还有局部的金字木架。甚至在舞台那个角落长了一棵大榕树。”
  2010年是高州师范学院建校80周年,院长伍世亮启动了海珊堂的修复工作。校方斥资80万元,花了近一年时间修复了海珊堂。“等于是重建了一次。”王定康说,“按照原来保存下来的轮廓,包括墙壁和屋顶都重新建造。”
  记者了解到,修复海珊堂后,并没有办任何庆典。“学校把它当作一个教学场地,修复后直接开放给学生活动。”王定康说。现在,海珊堂成了各系举办小型文艺晚会的地方,也是音乐教育的形体训练的教学场地。
     “对海珊堂进行重修既是为了满足办学场所的需求,又是为了保留学校建筑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学习前辈梁海珊心系国家安危、为推翻满清政府反动统治的民主理想奋斗一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州师范学院副院长陈永流说。
  追溯:
  一段国民革命史的记录
  王定康告诉记者:“海珊堂是海珊中学的礼堂。但今天除了海珊堂,海珊中学没有留下其他遗迹了。”
  海珊堂正门墙上镶嵌着当时的奠基石:“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海珊中学礼堂奠基”,落款“梁华盛敬立”。奠基的年份是公元1945年,那时梁华盛出任国军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一年后他官至中华民国东北九省副司令、吉林省主席。此前他先后率部参加了长城古北口抗战、武汉会战、远征印缅抗战诸役,为一代抗日名将。
  1941年,父亲梁海珊病逝故里,梁华盛回家治父丧。据茂名市文联副调研员朱仁中记述,“前来凭吊的除亲戚朋友外,不少地方权贵士绅借吊丧送礼之机前来结交梁华盛。治丧毕,余款不菲达27万元之巨。梁华盛拨出若干田产,加上丧事余款作为教学基金,筹建海珊中学,既振兴地方教育,又可借以纪念其先父。”
  那么,海珊堂所纪念的梁海珊是什么人呢?
  据历史资料,梁海珊是广东茂名高州泗水镇人,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成员,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1907年,梁海珊与孙中山胞兄孙眉等人在广州湾成立同盟会组织,并先后在高雷各地组织起义活动。义军进攻府署时,他鼓励弟弟率敢死队迫近府衙,清吏为之震慑。高雷一带先后光复,他力尽后勤、联络之劳,为同辈称道。
  1923年,孙中山在穗就任大元帅,梁海珊被委为高雷南路军务委员,继续为民主革命四处奔走、联络各方、不遗余力。晚年的梁海珊回乡隐居,在地方深孚众望。
  海珊堂建成后,在解放战争国共双方博弈的大环境下,身为国民党将领的梁华盛从东北败退,1949年春调任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广州城防司令官,解放前经海南去了台湾。
  “遗憾的是,他没再返回过海珊堂。”王定康说。1999年梁华盛在台北去世。据闻,他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返回广州、北京观光和会见亲友。曾资助家乡办学,但未回到老家。
  不过,越是岁月远去,越能让人感知到海珊堂所散发的对那一代国民革命志士的纪念。
  印象:“感觉它很适合穿民国服装拍毕业照”
  在初来工作的几年,修古代汉语专业的王定康常常到荒废的海珊堂转悠。“修复前见它是遗憾,修复后见它是震撼。”王定康说,“修复的海珊堂吸引很多老校友专程返回来看它。”他认为,当知道这当中镌刻有民主革命的历史符号,在这里工作和求学的人发自内心感到自豪。
   “但是,在做校史整理时也发现,对海珊堂的历史整理还不够充分。给学生普及这段历史的工作还未做细。”王定康坦言。
  记者在海珊堂采访时该校正在开校运会,没有学生上课。但中午时候在海珊堂附近,记者从两位女学生那里听闻了她们对海珊堂的印象。
   “我们常常在海珊堂搞活动。印象最深刻的是几个星期前的联谊活动。”大二女生张雨薇说:“我是音乐系的,我们三个班在里面聚会,从晚上7点半玩到了10点。”
   “每个班都出一个节目,在中间围成一圈。买来汽水、小吃,然后开始联谊。”另一个女生余绮玲抢着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抢凳子,每个班都派几个同学,出来一起争凳子,然后点名,点到谁,谁就出来吃寿司,寿司里面可能会有芥末……”
   记者打断了她的兴奋,问道:“在这里活动,你们有没有问过或讨论过它的历史?”
   “学校发的新生手册里有讲过它的历史。”其中一个女生说,另一个则不敢肯定地回答:“好像八几年建的,是学校建成后起的。”
  当记者告诉她们,这是民国三十四年的建筑,四年前修复的。她们很快恍然大悟,张雨薇说:“对啊!我就感觉它很适合穿着民国时代的服装拍照嘛。”
  “怪不得,拍毕业照时,师兄师姐穿着民国风服装在它门前合影呢。”余绮玲说。
  在这两位90后学生的那里,她们有着自己触碰那段历史的独特方式,虽然未刻意去关注海珊堂的历史印记,但谁又能否认,梁海珊那一代革命志士所图的,不是今天学生能愉快地成长呢?
  (张翠玲 刘栋铭  杨建雄)



该用户从未签到

累计签到:756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4-11-14 06: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潮州
高州四中之前也叫“海珊中学”的,为何现在不叫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14 07: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
高师原来有这么段历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14 08: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广州
橡胶树 发表于 2014-11-14 06:59
高州四中之前也叫“海珊中学”的,为何现在不叫了?

听说四中的前身就是海珊中学,就是从高师搬过来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14 10: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汕头
进来学习一下高州历史

该用户从未签到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4-11-14 14: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有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18 23: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钟意睇历史故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高州论坛 (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98102440668 )

GMT+8, 2024-9-27 09:22 , Processed in 0.13048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粤ICP备2022108349号 X3.4

© 2001-2023 粤ICP备2022108349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a href="https://beian.miit.gov.cn/" target="_blank">粤ICP备2022108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