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9|回复: 2

古郡高凉 新貌高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0-29 12: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2014102814374129601318.jpg   
      鉴江在高州段流经潭头到南盛一带,全长80多公里。可以说,鉴江及其支流,对高州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影响深远。
  鉴江干流流经高州长约80多公里,自潭头镇始至南盛的拦河坝。在高州人的习惯中,流经高州市区的鉴江被分别称为西江和北江,西江是指主城区以西,即宝光塔前面这一段。北江在城北,指的是高州人民医院前面的那一段江面。鉴江在高州段有两条重要支流汇入其中,那就是曹江和大井河。曹江发源于高州马贵兰蓬岭,集雨面积874km2,河长100km,总落差870米,干流坡降2.76‰。在曹江镇溪朗注入鉴江。其主要支流有云炉河、新垌河。上游已建有石骨水库,控制集雨面积525km2,占流域面积的58.3%,有效库容3.94亿立方米。
  大井河发源于高州东北山区坳林坪西,流经古丁、深镇、大潮、东岸等地,在大井圩汇入鉴江。集雨面积586km2,河长68km,总落差1150米,干流坡降4.34‰。主要支流有黄塘水。1959年在下游建有良德水库,控制集雨面积497km2,占大井河的84%,有效库容5.93亿立方米。
   2014102814374153955622.jpg
  鉴江流域的“生命之库”——高州水库
  高州水库是鉴江流域最重要的水利工程,更是茂名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被誉为茂名乃至粤西鉴江中下游平原的“生命之库”。
  高州水库位于高州市东北部,1958年兴建,1960年建成受益,原设计库容11.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18万亩,是一宗以灌溉、防洪、供水为主,结合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I)型水利枢纽工程,现已建成跨县(市、区)的干渠、支渠总长202公里。水库受益地区有高州市、化州市、电白县、茂南区、茂港区及湛江吴川市等。
  由于高州水库建设是在水文气象资料短缺情况下完成的“三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工程,工程存在原设计洪水偏小,设计标准偏低,防洪库容和主副坝坝顶高程不足等问题。根据现实需要,2006年以来,高州水库接受了系列“改造”,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工程加固后,水库的运行安全系数将大大提高,正常蓄水位将由现在的85米恢复至89米,增加兴利库容2.28亿立方米,将为茂名和湛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4102814374173331442.jpg
  鉴江河段在高州城区将变成人工湖
  红荔水利枢纽工程是高州“蓄水美城”工程的重要一项内容,位于高州城区鉴江下游约3公里处,总投资7000多万元。在红荔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可看到,高大的拦河坝已大致建成完工,并曾成功试验蓄水,但由于赢州大桥及鉴江两岸河堤的建设施工需要,所以红荔水利枢纽工程还未正式使用。加上未到汛期,现在该段江面的水比较浅。红荔水利枢纽工程投入使用后,将通过蓄水使高州城区水位比现在水位提高2-3米,储水量达490万立方米。届时,高州市区的鉴江河段,将形成一个长达8公里,宽120-130米的人工湖。红荔水利枢纽工程将使鉴江成为高州优美的城市环境。而除蓄水美城外,利用水能发电也是红荔水利枢纽工程的一大功能。
   2014102814374193284337.jpg
  鉴江与冼夫人
  鉴江数千年来养育了高凉古郡的人民,并与由此形成的冼夫人文化、荔枝文化和高凉文化息息相关,唇齿相依。研究高州的历史,研究冼夫人等文化,也离不开研究鉴江水系对其深远的影响。
  冼夫人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巾帼英雄第一人,是茂名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历史学家评价冼夫人的功绩主要包括维护领土完整,促进人民生产经济发展,发展农耕文明。冼夫人于公元602年辞世后,高凉人便建造了冼夫人庙,尊她为“圣母”。目前仅高州就有冼太庙超过300间,全国的冼太庙更是难计其数,甚至远达辽宁丹东、广西、海南和国外的泰国、丹麦等地都有冼太庙,可见冼夫人历史对后人的巨大影响。
  冼夫人文化的传承与鉴江息息相关。冼夫人进行文治武功的主要范围是在高凉古郡,也就是鉴江流域。古代,交通是非常的不便利,山路崎岖难行,利用马匹运输非常不方便,水运在交通中就占有重要的地位。那时冼夫人已懂得考虑利用鉴江,运用水运的优势,通过水路运输生产物资、军事物资等,据说曹江就是因此而得名。冼夫人可以说是最早综合利用的历史人物,她用鉴江水系的优势和便利,发展水上交通,灌溉农业,进行军事行动,也使人民安居乐业,维护了当时国家的统一团结。
  长坡镇旧城村是传说中冼夫人时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旧城冼太庙始建于隋朝,是目前最原始古老的冼太庙。旧城还保存有1400多年历史的护城河和城墙遗址。护城河和城墙分内外两重,呈“回”字型,这种结构和形状的防御城墙是非常罕见的。现在,城墙仅剩下一部分,留下的是明清时期的外墙砌砖、经过后期修补的一部分城墙,其外则是部分的泥土筑成的城墙,遗留有浓重的历史气息。
   2014102814374215384490.jpg
  年例和冼夫人及鉴江有关?
  年例,是茂名人特有的节庆习俗。冼夫人文化陶冶了鉴江流域两岸人民,有专家学者便提出“粤西地区年例的产生与冼夫人有关,更与鉴江有关”的命题。而这说法现已得到许多人的认同。
  粤西地区有年例这一节庆习俗的村庄,都是集中在鉴江流域内,特别是我市的高州、化州、茂南、电白和湛江市的吴川等地,粤西地区鉴江流域外的徐闻、廉江和阳江等地方就少见年例这个节庆习俗,省内的其它地方和国内就更不用说了。据有关冼夫人的有关记载和史述,当时,在冼夫人的领导治理下,引进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当地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物丰民富。为了引导、促进地方消费,冼夫人倡导在辖区每条村寨搞“全民共庆”,一寨一庆,集中于每年年初三到三月初之间,逐渐形成“年例”这个习俗。在“年例”这一天,各村寨都会邀请冼夫人和亲朋好友到村中,设宴款待。冼夫人去世后,便以冼夫人的神像代替,这也逐渐发展为茂名年例中的“游神”等系列活动,“游神”便是供奉以冼夫人为首的系列神像。
  鉴江河畔上宝光塔的传说高州市区西南部的鉴江河畔上,矗立着明朝时期全国第二高的宝光塔,建于明朝万历4年(1576年),又叫粉塔。原塔高62.88米,共9层,呈八角形,是明代仿楼阁式砖塔的典型,充分反映了古代高州人民能工巧匠的艺术能力。
  据《高州府志》记载,建造宝光塔,共耗费白金十三万多两。这些建塔资金分摊到府属六个县衙负担,同时发动乡民捐献,县中邑人李铠捐资八万。当时,建造塔高九层六十五点八米,并没有像今天那样具备重吊机工具设备,全靠手工操作。使用砂糖、砂纸伴优质石灰做沙浆砌叠青砖,塔身不易倾斜要笔直,工程极为艰巨。在施工建塔过程中,大部分的民工都互不相识。而有人点算过,每天都有一百人干活,但每餐只有九十九人吃饭,非常奇怪。那人再次暗中点数,照样有一百人干活,吃饭时却是九十九人,这是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在宝光塔建好后,那干活的其中一人却无踪无迹,人们便认为只干活不吃饭那人显然是神仙了。人们也认为是仙人帮忙扶正塔身,使宝光塔笔直耸立于鉴江河边。
  而民间流传的另一个有关建造宝光塔的说法也颇有可信度。据说高州城是一个竹排(筏)的地形,以前经常受鉴江洪涝的危害,建造宝光塔,目的是在此插上一竿竹篙,使高州城这个竹排稳定下来,不再被水冲走,沿岸人民不再受到鉴江洪涝的危害。
2014102814374261838947.jpg

2014102814374287870327.jpg

2014102814374341973452.jpg

2014102814380866166909.jpg

2014102814380925671442.jpg

2014102814380952850080.jpg

2014102814380978451643.jpg

2014102814381051830588.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0-29 14: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高州原来锦靓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0-29 15: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广州
好贴要顶一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高州论坛 (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98102440668 )

GMT+8, 2024-6-25 14:31 , Processed in 0.09002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粤ICP备2022108349号 X3.4

© 2001-2023 粤ICP备2022108349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a href="https://beian.miit.gov.cn/" target="_blank">粤ICP备2022108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