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87|回复: 2

南国艺术奇葩:高州木偶戏(上)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2-22 11: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广州
高州木偶戏是从明朝万历年由福建传入的布袋戏发展而成,后因“琢木成偶”而得名。据说,粤西安铺白戏(又称粤西白戏)就是受高州木偶戏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人偶同台”的木偶戏,其唱腔,就是吸收高州木偶唱腔和昆曲的艺术因素而形成的。
封面图片:高州木偶戏是从明朝万历年由福建传入的布袋戏发展而成,后因“琢木成偶”而得名。

  高州木偶戏在高州市已流传近500年历史,在粤西以及我省戏剧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州木偶戏已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州木偶戏最有特色的唱腔和音乐真正体现出民间艺术丰富文化内涵,是南国一朵艺术奇葩,被人们称誉为“百年古傀儡时代新经典”。

  高州木偶戏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州市也同时分别被中国文化部授予“中国民族民间(木偶)艺术之乡”和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木偶)艺术之乡”。高州木偶戏具有鲜明地方特色,被人们称誉为“南国奇葩”,是广东省稀有剧种,尤其是“单人木偶戏”,在400多年前明朝万历年间就一直活跃在高州城乡,400多年来,它一直是民间迎神赛会,游艺民俗文化活动主要戏种之一。清代道光年(公元1821年)高州府《化州县志》均有记载:“元宵节期,观光者于门外沙洲搭棚弄傀,以润饰太平。”、“尺布蒙头号女巫,摇铃挝鼓唱偶于。”从这些史料中看“唱偶”与“弄偶”都是与高州木偶戏直接有关连,“唱偶”指的是“唱木偶腔”,而“弄傀”则是演木偶戏。而每年在纪念巾帼英雄冼夫人诞辰节中演出的木偶戏是最多的,甚至还专门设“高州木偶一条街”来演出,其中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冼夫人传奇》的木偶剧,连续演出长达半年之久才结束。可见,高州木偶戏在民间文化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木偶唱腔亦同时在民间中流传甚广,老少咸宜,人人都会唱上几句。

  高州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隋朝,已有1400多年历史。而高州木偶戏是从明朝万历年由福建传入的布袋戏发展而成,后因“琢木成偶”而得名。因其乡土味十足,颇具地方特色,能一直在民间中流传几百年不衰,可见其艺术感染力之深,经许多专家们评价高州木偶戏时,都一致推崇备至,大家都认为其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以及民间音乐价值。高州木偶戏(民间称“傀戏”、“傀仔戏”),长期流传于高州地区,也同时影响到粤西各地方,据说,粤西安铺白戏(又称粤西白戏)就是受高州木偶戏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人偶同台”的木偶戏,其唱腔,就是吸收高州木偶唱腔和昆曲的艺术因素而形成的。

  高州木偶戏在高州地区有两个含义,其一,历史上,即是民国之前,高州府一直是粤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时的高州府管辖一州五县(即茂名县、化州县、电白县、信宜县、吴川县、石城县(今廉江县)),高州木偶戏实际就流传于这一州五县之中;其二,现在的高州市,尤为活跃在潭头、大井、曹江、长坡、泗水、分界、潘州等16个乡镇(街道)。按地理条件分布,单人(即一人一台戏,又称“扁担戏”)木偶戏多流行于山区,其它地区除了中班、大班居多之外,单人木偶戏因戏金低廉,行装方便,全部家当由一根扁担挑着走,演出形式灵活,因而也大受欢迎。

  高州木偶唱腔(俗称木偶腔),演出时有说有唱,说的部分是散文体,唱的部分是韵文体,多是以叙事形式来表演的,唱词多用七字一句诗体句式,四句成一组,每句句尾押韵,偶或用五字句,三字句不限,唱腔专用高州白话方言(广府话)演唱。偶尔加入插科打诨的“爆肚戏”(即兴性)的道白或唱词,令人捧腹大笑。

  其唱腔音乐属戏曲音乐中的曲牌(连缀)串体,还经常套用高州山歌小调,起腔多用“依呀吓”,或“依呀哩”来引腔及衬词拉腔,衬托气氛,高州山歌能融入到木偶腔之中来唱,是该地方一大特色和创举。虽然,这些木偶腔的曲调听起来很“原生态”,但经过当地木偶老艺人长时间的琢磨和加工,逐渐将高州山歌吸收到木偶唱腔音乐之中,从而使唱腔更古朴、富于情感,善于抒情叙事,使其旋律更优美动听,唱词更通俗易懂,男女老少皆爱听爱唱,说来它的魅力所在就是“高州木偶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

  高州木偶腔和音乐至今还保留许多“原生态”的成分。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木偶专家专程赴高州观摩,与高州木偶艺人交流时,就特别看上传统木偶剧《岳云退金兵》中的唱腔与音乐的表演都是“原汁原味”的原始质朴的唱腔风格,对此评价极高。长期以来,高州单人木偶唱腔里,乐器主要是用击乐锣鼓伴唱,自然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木偶腔”体系。几百年来能形成这样一个民间剧种,是较为罕见的,而木偶中班(2至6人)则采用乐队伴奏,乐手都是多面手的,吹打拉唱,样样兼顾,演出时忙得不亦乐乎。吹打乐以三吹乐器的大、小角(高、中、低音唢呐)为主,喉管、二胡、扬琴兼用之。木偶大班(10至30人以上)则在民族丝竹乐器基础上,领奏用高胡,其次有三弦、椰胡、月琴、秦琴、三弦、横箫、洞箫等。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受到“革命样板戏”的冲击,乐队增加了西洋乐器,电子琴、色士风、大提琴、单簧管等,打击乐也在民族击乐大锣、小锣、曲锣、大钹、小钹、木鱼、曲尺基础上增加了定音鼓、电子鼓等。

  高州木偶唱腔戏曲音乐属“板体”,兼有词赋小调式曲牌,唱法多样,分男、女声独唱,男女异声同调、同唱,男声用韵拉腔为“伊呀吓……”女声用驳尾为“呀吓”。(其实这里套用了“高州山歌”驳尾唱法)。男用真嗓唱,女则提高声音用假嗓唱,有时为了剧情需要男女声都可套用真假声结合唱,悲凄时,套用高州山歌《红泪怨》;喜庆欢乐时,套用高州山歌《丰收调》;劳动时,套用高州山歌《担柴歌》、《担盐歌》,唱到男女倾诉爱情时,套用高州山歌的《高州情歌》调来表露情意绵绵和爱意,这些都运用得十分得体,恰到好处。木偶腔还可加上口技,遇千军万马出征时,模仿马嘶声、马啼声;遇趁圩(赶集)时,那人声鼎沸的声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生动精彩,令人叫绝。在音乐唱腔设计方面,有中板、慢板、快中板、慢中板、紧板、倒板、哭板、叹板等,低音时,委婉冗长;高音时,高亢激昂;拖腔时,起承转合,逗人有趣,与剧情配合得天衣无缝。例如《陈世美不认妻》中的“呀吓……呢个可恶嘅陈世美呀……该打(呀吓),真系慨打(呀吓……)该打!”这一连串的拖腔加衬词,都能打动观众心弦,加深印象,使剧情妙趣横生,使观众乐不思返。

  高州木偶戏内容多取材于神话、民间传说、志怪小说、传奇、白话小说、民间地方掌故等,以叙事形式居多,有时一出(本)戏最多就有100集以上,可演半年或一年之久,最少的也有20-30集,而这些木偶戏从头至结尾都具有程式化的倾向,而唱腔里的唱词,引经据典,借古颂今,喻意深远,但亦有为数不少采用“竹枝词”作唱词的,其中有《缅茄冤》中的:“缅茄树大已成冤,婢女含恨悲古今,有果至今吃不得,坚贞烈女血涟涟”。除此外,高州木偶戏的开头唱句多以“唱古,就唱三皇五帝,唱今,就唱今朝有名人”;“自从盘古开天地,一朝天子一朝臣”等,而结束句常用:“执嘢 (收拾东西之意)回箱揾 饭吞(吃饭意)”作为结束。而木偶戏在演出过程中也有些艺人灵活套用一些捧笑和警世话句来“爆肚”即编即唱,使人笑得前仰后翻,这唱腔俗中见雅,寓意深刻,令观众回味无穷。例如:“男人要学高文举,莫学弃妻嘅陈世美”,“猪笼望(看)过面,豆腐打穿窿(洞)”,“ 夸啦啦,大王爱食辣椒酱,仲用豆芽(芽菜)爆(妙)猪肠”;“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等唱腔句句都脍炙人口,于是大凡高州人平常悠闲之时都会哼上几句木偶腔,不亦乐乎。

文|周泽明  来源|茂名日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累计签到:756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4-12-22 15: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有时间的话,慢慢欣赏木偶戏也很爽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2-23 16: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
国家级文化遗产,厉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高州论坛 (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98102440668 )

GMT+8, 2024-9-27 15:30 , Processed in 0.09038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粤ICP备2022108349号 X3.4

© 2001-2023 粤ICP备2022108349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a href="https://beian.miit.gov.cn/" target="_blank">粤ICP备2022108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