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75|回复: 6

三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3-3-12 13: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
本帖最后由 尘音 于 2013-3-12 13:58 编辑

                                                                     
                                       
                              (一)           
       明媚的光线洒满半边饭桌的时候,我就该进厨房等吃的了。

       我的妈妈是传统的家庭主妇,一生任劳任怨,差四岁就奔五了,未及半百。儿女在外奔波,平时不免挂电和子女唠叨几句,带着爱意的责备,梗塞,哭泣,担心我担心得说不出话来,她说的,我惯了。小时不懂事,挨揍常有,长大后,妈嬉笑说我不是一般的傻,说别家的小孩都聪明,犯错了,见抽鞭子就一溜烟的跑远,躲着。就剩我站着像个雕塑,木佛似的,表情倔强,固执得要命,她最反感我的硬颈,从不肯低头认错,下嘴唇兜得老高,一副刘胡兰英雄就义的姿态,就冲这点傻,她就该狠狠的抽。
      妈说她读完小学四年级就死活不去,是周恩来还在世的时代,翻山越岭的要走很远的山路,村里都没有姑娘作伴去了,妈妈就辍学了,外公怎么鞭打都不动摇,我说,妈,你现在后悔吗?她摇摇头,盯着十几年前的照片,那里埋藏了多少年华。那个还用着粮票布票买东西的年代,能够读几年书是不错了,她是这样想的。外公就说不读书以后叫子女称牛粪都不会看称就惨了,妈说那来那么多牛粪?妈妈还做过几次生意,会用算盘,是爷爷教会她的,我都忘了,那古老的珠算。
      什么时候午餐就剩我和妈妈对台?每次吃饭我都要咕噜下饭菜,口里虽说吃腻了某个菜式,然而又大口大口的边吃边叮嘱妈妈要学会做多点口味,让自家男人厌倦了就不好。妈妈就烂泥扶不上墙的样子,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嚼着满口饭菜说,不像你们在外面吃乱七八糟的油腻东西,把嘴巴子吃刁了,我自己习惯了这样吃就不容易改,你爱吃不吃。我养的鸡多,不怕剩。你爸不近厨房的,他日常起居生活还指望着我呢,那会那么容易放弃。我笑着。我摊开妈妈粗糙的掌心,瞧瞧,婚姻线挺不错的嘛,是令我羡慕的白头偕老的两口子。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听上一辈子的人说以往的陈年旧事了,觉得很有味道,老照片那样的蒙着历史尘埃的质感。父母有意无意提起的一些锁碎事,我都很珍惜,都想随身按下录音笔,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不应该消失的那些话语,比我描述出来的带着更赤裸的情感,很遗憾,那些叙述的表情和刻意隐藏的过去,那些我永远不懂的沉默,就在我的眼皮下悄然溜走,我有时很心酸,为能活着思考的生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善于和妈妈谈论人生了。后来多半是我反驳她的观点,还不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很矛盾的心理,想改变他们的一些想法,但是又不希望他们改变,有时只是想从他们口中博得丁点的理解与支持,就足够我在外面漂泊得坚强了。家里的旧物都叮嘱妈妈不要变卖,那些80年代的唱版机,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凤凰牌单车,洗脸盘,铜盘,麻蚊帐,旧书籍等等。妈妈连连点头,我说家里有的是地方放杂物,那些是古董啊!最后悔把以前的旧书卖掉了,就像卖掉了我20年的光阴!

                                                         (二)

           妈妈常煮点离奇古怪的东西吃,以前她娘家可不会这样吃。她首创的“塘虱瘦肉鸡蛋粥”。我说米还没开,就像吃肉汤泡饭一样,有这样煮粥的吗?妈说她故意的。我说不好吃,却一连吃了五碗。滚烫滚烫的,把嘴皮都烫破了。

           我说:“妈,我想去广西支教。”
           妈答:“有工作去那里做都无所谓,广西也不是很远。”
           我笑了笑:“妈,你知道什么是支教吗?”
         “不知道。妈没读多少书。”
         “支教就是到偏远贫困的地区去支援地方的教育。你看,网上说有个德国青年在广西支教了10来年,一分工资也不要,始终按照自己的信念去生活。”
         “没有工资那有人去做的,那人就是傻的。”
         “妈,不和你说了,因为你理解不了那种精神高度。”
         “我是没那么伟大的情操,那也得生活啊,没工资怎么生活呀?”
         “是他不要。他认为要工资的人是不自由的。”
         “那他怎么生活啊?真不懂你们这辈年轻人。”
         “一个人如果他是善意的,并且能对那些地方作出贡献的人自然就会受到当地人的喜爱,那就饿不死了啊。有时他就住在学生的家里。人家还是留学生呢。”
        “难以理解啊。那以后呢?以后出来之后。。。?”  “一般去支教的都是一年半载的,出来之后也这样啊,不会像你们所想的可以转证做正式老师,或者有其它好处,只不过有了不同的人生体验而已。”
      “那去了有什么用?他们当地人还要逃出来,你想去?”
      “是的。因为他们的落后贫困,知识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他们有些人出来了就不想再回去了,还是教育的弊端。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他们不想再回去受苦。”
     “你也懂这样想,我认为一个人不要在外面太漂泊的好,你弟弟都不想教书,我叫他想清楚点好。以后后悔了不要说我们大人没有跟你们提醒,有些机会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了。”
       “妈,没人会怪你的。你的心意我们都清楚。妈,你觉得你的人生漂泊吗?”
       “没有。很平凡的那种,人就是为了那两餐,人生不就是要这样安稳点好吗?”
       “妈。我们这一代人和你们不一样,除了教书,还有很多路可以走的。教书是你们上一辈子的心愿,别强加在我们身上。我们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只是不知道要走多远。至于后不后悔,未走到那一步都很难说。而且我也不觉得漂泊的人生有什么不好,坎坎坷坷才显得人生的不容易,才懂得珍惜美好的东西。”
         “我讲不过你,妈都老了,什么都不想思考的了。”
         “妈----我最怕你讲自己老的了,才四十来岁,老什么老呀?还没年过半百,还有大把人生享受,不是吗?女人就要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不然后半生会过得很孤独的。妈,你明吗?”
        “明。呵呵。但是我不明白你如果要选择去支教,有什么用呢?”
        “每个人所选择的都是有理由的,而我的理由是我喜欢那些没有名利场追逐的地方,我还想看看这个世界最本真的面目,我所受到的教育让我对中国现在的苦难悲悯。”
         “世界上那么多困难的人,你有什么办法去资助?我知道你的性格是这样,小时候家门前有什么乞丐过来讨饭,你都会给他们食物,但是这个社会不是靠给口饭吃就可以救济的了。”
        “是呀。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那靠什么救济那些落后的面貌呢?那些乞丐只有生存的欲望了,而那些年幼的孩子还需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些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如果不是生活在这个家庭里,可能我也不会有这样的举动。不是吗?反正都是互相受影响的。妈,我以后要走的路也许你一辈子也明白不了,也不需要你明白,很多时候我只是想和你说说话,随意的谈论一些什么,你看表妹阿雪这样,上中学,学习那么紧张,回来也不知道和你们说什么,你们会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但是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如果一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感情脱节的时候,以后怎么也弥补不回来的。有些事情,你们碍于道德的底线,从来不在我们面前提到过,例如男人,女人和性。”

        “有些事情父母是不可以和子女谈的,你们那时还小。”
        “算啦,妈。呵呵。你常说老豆没什么话说,和你在一起还能说什么啊?要有点话题才可以谈下去的啊。你又老是岔题的,根本和你谈不到一块去。小可以用小孩子的想法去说事情,现在我们大了,就要支持我们的想法。”
       “你们可以出去创业呀,看你能创多久?没那么容易的?你看那谁的儿子,你那同学的谁。。。”
       “好,不要说了,都说好几遍了。妈,你知道吗?其实我很多同学都想回来发展,但是为什么不回来呢,还是要到外面去闯荡呢?是怕,怕旁人闲话,有时宁愿一个人受苦,也不想让家人知道,似乎你们就认为读了大学就不要回来这些小地方呆着,没前途。不是这样想的,读书的就应该回来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好。你们这一代邻里见面了不就是问问孩子在那里发达?工资多少?还有其它的吗?你们对一些受委屈的事情都习惯为常了,我们才刚开始,这个社会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让我们去探索,即使是失败了,也是一种成长的经验。”
        “无论怎样,都要生活呀,没钱怎么生活?”
        “这个谁都懂啊,就是说我们肯定饿不死的,总有一口饭吃的,现在的问题是要去见识多点,现在艰难的去闯荡和以后有钱了出去游玩是完全不一样的,要那么舒服给谁看?”
       “现在的孩子真搞不明白,以前的孩子想吃饭,现在的孩子喜欢吃粥,哎。”

                                                          (三)

        至于我吃了五碗粥,是另有原因的。在吃塘虱的时候,我说好久没有吃过黄鳝了,妈说现在的黄鳝很贵,20元一斤。以前不是这样的。我记得小时妈妈还会买黄鳝煲粥吃,那时没那么贵。说着说着就说到60年代的事情去了。妈说那时鱼很多,随便都能抓起一把,经常和她的哥哥一起去钓鱼,钓到的鱼放到一个“顶”里面装着,拿回来,外公就煮开水烫死拿去喂猪。拿去喂猪啊?她们那时候不吃黄鳝塘虱什么的,不敢吃,也没有人吃。妈妈说到死去的外公,说他年轻的时候在对面旺亨村,就是那山脚下工作过。我抬头看着那烈日下的丛林,吃饭的时候我总是透过纱窗很深沉的望着那些地方,虽然那些地方对我没有任何记忆。就在那山脚下,有一条河,河里做了一个“踏对”,用来舂米的,外公就管理着。以前的人想吃一顿饭都很难,要舂米太辛苦了。我想象着,还有水车,靠水力的冲击去推动,那样的确很美,那样的劳动场景,没想过我的外公还有过那样的生活经历,记得我的“米公”也是有一个大米加工厂的,80年代还在,现在很多东西都被淘汰了,但是记忆是不会被淘汰的,妈妈一边说我一边吃粥,故意吃多了一点,为了听到更多的关于过往的生活方式。舂米的工具是慢慢进化的,到妈妈那一代,文化大革命之前,是用石磨去磨米出来的,妈妈说了很多,我描述不出来,只能凭想象的想象了一下那个造型,到后来的吹风机,我们这一代生活在农村的都见过,风柜,摇啊摇,糠就随着风飘出来,沉甸甸的白花花的大米就滑进竹箩筐里了,想象起来很诗意的。妈妈说的时候我总想起家乡的某个角落,那些原始的生产工具,我小时候是亲近的,现在不见了,前些天回家祭祖,看到村里那些做了奶奶级的年轻妇女们,也是我儿时一些同龄玩伴的妈妈,都背着一个个娃儿,身后还有一个娃儿扯着衣角,躲躲闪闪的,我盯着那些孩儿笑,抚摸着他们光滑的皮肤,他们躲着我,贴着大人的背,紧紧的,偷眼望着我,嘴角一笑。大人们一定有许多共同的回忆,但是没有机会说说,很匆忙的,当我们要走出祠堂时,她们都喊娃儿跟我们挥手再见,那场景很令我的心潮湿,越是这样越觉得自己家乡的美丽,但是我们的下一代开始慢慢淡出那片青葱的岁月了。
                                                
                                                           (四)
          在妈妈说到“风车”的时候,我脑海浮现的是云南丽江古城那架受万众瞩目留影的水车,一道风景,失去了历史背景的装饰物。妈妈口中的水车离我那么的近,似乎就是记忆中随时可以拿出来的东西。是的,那磨坊,那小女孩,那妇人,以及我和妈妈。

          至于《三三》,写这篇小文,是为了纪念我喜爱的中国作家沈从文,纪念他笔下的三三。

2009-9-4 14:29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日日 + 20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0-29 00:0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3-3-12 15: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这篇有进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3-3-12 15: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多好的妈妈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3-3-12 19: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写得不错的,赞一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3-3-12 20: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看来楼主有当作者的梦想哦,去凤凰咯,沈从文在“那里”
         

    该用户从未签到

    累计签到:4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3-4-14 22: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文章写得很不错,感谢分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23 23: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佛山
    对话描写不错,感情自然流露而有一份岁月的沉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高州论坛 (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98102440668 )

    GMT+8, 2025-1-15 16:38 , Processed in 0.09231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粤ICP备2022108349号 X3.4

    © 2001-2023 粤ICP备2022108349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a href="https://beian.miit.gov.cn/" target="_blank">粤ICP备2022108349号